|  | 
					| 青光眼治疗后不同眼压下降程度与眼底血流改变情况的分析 | 
					|  | 
					| 作者:蔺云霞  文章来源:沈阳何氏眼科医院  点击数:473  更新时间:2012/9/13   | 
					|  | 
					| 目的 探讨青光眼人群降眼压治疗后不同眼压降幅眼底筛板,颞侧视乳头,鼻侧视乳头血流的变化;以确定血流改善最好时眼压下降幅度,为临床提供指导。 方法 筛选我院10年6月-12月诊断为青光眼患者60例(最高眼压低于50mmHg,患者年龄50-80岁),依据初诊眼压分为三组21-30mmHg组24人,31-40mmHg组22人,41-50mmHg组14人,分别记录近视,年龄,低血压,阳性家族史等危险因素。在不予治疗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血流仪检测,留取眼底筛板,颞侧视乳头,鼻侧视乳头的血流数值。然后给予这些人相应的控制眼压治疗,降眼压治疗2周后(对于用药物保守治疗无法控制眼压的患者予以剔除),记录其眼压下降数值并复测眼底血流数值。对这些人群治疗前后眼压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,对各部位血流仪检查参数进行治疗前后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,根据眼压下降情况与血流改变进行对照分析。
 结果 21-30mmHg组,治疗后眼压控制在12mmHg以下者8人,血流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者(p<0.05)8人(100%);12-15mmHg者10人,6人(60%);15-18mmHg者5人,2人(40%);18mmHg以上者1人,血流改变无显著差异性。31mmHg~40mmHg组,治疗后眼压控制在12mmHg以下者6人,血流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者(p<0.05)6人(100%);12-15mmHg者8人,血流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者(p<0.05)8人(100%);15-18mmHg者5人,血流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者(p<0.05)4人(80%);18mmHg以上者3人,血流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者(p<0.05)2人(60.7%)。41-50mmHg组,治疗后眼压控制在12mmHg以下者3人,血流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者(p<0.05)3人(100%);12-15mmHg者5人,血流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者(p<0.05)5人(100%);15-18mmHg者3人,血流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者(p<0.05)3人(100%);18mmHg以上者3人,血流改变有显著差异性者(p<0.05)2人(66.7%)。
 结论 当青光眼患者眼压控制在15mmHg以下时,所有受检患者的眼底血流均有显著改变,提示将靶眼压设置为15mmHg是临床青光眼治疗的可靠有效指标。
 | 
					
					|  | 
		
					|  | 
					
					| 会议投稿录入:毛进    责任编辑:毛进 | 
					|  | 
					|  | 
					| 上一篇会议投稿: 眼眶骨嗜酸性肉芽肿一列报道 下一篇会议投稿: 波前像差+虹膜定位引导的飞秒激光L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观察
 | 
					|  | 
					|  | 
					| 【字体:小 大】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| 
					|  |